by Mr.Wuli | 9 月 29, 2022 | Mac 小技巧 |
前陣子我在整理一些 Mac 電腦常用的快捷鍵,想說每天學一點,順便做成 IG 圖文跟有需要的人分享。雖然關注的人不多,但我還是盡量一有空就整理、製作。因為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自己… 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順便分享,也是間很有趣、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最近因為我想應該差不多整理到一個段落了,應該可以往下個階段發展了?所以… 我想就把它整理到 Blog 來,順便預告一下之後要整理的一些 Final Cut Pro 的一些小技巧。
Mac 實用的 38 快捷鍵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 “Mac 好用的 38 個快捷鍵“ ! 如果你覺得這些資訊對你有幫助的話,你也可以前往我的 Gumroad 下載上述的所有圖片 。另外,如果你需要瞭解一些關於如何使用 Final Cut 剪接影片的相關資訊的話也可以前往我的 IG 搶先觀看與我互動!如果你對於這樣的內容有興趣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或是你想要了解哪方面的細部細節,未來在有空的時候我會再寫文章跟大家分享。感謝您的閱讀,我是 Wuli 我們下篇文章見!
最後~~~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也可以在 Sarari 瀏覽器按下 Command + Shift +D 加入閱讀清單收藏呦!
by Mr.Wuli | 3 月 16, 2022 | Fina Cut Pro Tips , Mac 小技巧 |
最近我開始認真經營 YouTube 才發現即便我買到了 Mac Pro 的骨灰罈,還是沒有辦法很順的剪接影片!再剪接時還是會因為整合 Emoji 或是其他資料導致圖層太多,運算能力不足,導致在對影格的時候花費太多的時間!
於是我打電話問了在電視台工作的朋友,想詢問他否有改善的空間?在經過他的資訊後,我決定將素材移往 C 碟,每剪完一部影片就將資料刪除或是移轉到外接硬碟。看看這樣有沒有辦法加快我作業的速度,進而改善影片更新的時間。
關於我目前 Final Cut 的處理流程也一併在這裡跟大家做個分享。
觀看 YouTube 影片
VIDEO
這集的內容是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剪輯影片的前置作業,如果你也像我一樣使用 Final Cut Pro 在剪輯影片,也許這部影片可以幫助到你!
訂閱 Mr.Wuli Channel ▸
Mr.Wuli IG ▸
FB ▸
收聽 Podcast 請參考下方連結:
Apple Podcast 收聽
Spotify Podcast 收聽
Google Podcast 收聽
VIDEO
by Mr.Wuli | 7 月 25, 2021 | Mac 小技巧 , 閱讀學習 |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選購電腦的一些想法!因為自己工作的關係,我已經使用了長達七年以上的蘋果電腦系統了。在中間也曾經使用了 MacBook Pro / Mac mini / Mac Pro / iPad 等商品。在工作的應用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點小問題,想說把這些點提出來跟大家討論,也可以讓想要入蘋果坑的你能有一個大概的方向。雖然每個人的狀況跟想法不同,但也許透過我的分享可以讓你更確切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該怎麼選擇才能發揮目前資金的最大效益。
首先什麼樣的人適合用 Mac 電腦?我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是自雇者,或是公司系統全都使用 Windows 系統的話,建議還是使用 Windows 或是 Pc 就好了!這不是職業歧視,而是這樣對你來說可以省下不少麻煩,而且同時也可以省下解決衝突的時間!想想如果同事之間要過檔案或是簡報專案,但你的電腦卻無法開啟..或是需要另外再裝一套 WIndows 系統在蘋果電腦中,這樣不是反而自找麻煩嗎?花了錢卻沒有比較方便,還要同時適應兩套電腦的鍵盤以及快捷鍵!(當初我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把自己的 PC 賣掉的.. 因為不喜歡打字的時候鍵盤位置不同的尷尬感 )
再來我想通常多數一開始入坑的人應該多數都是從筆電開始買起,想說出門旅行啊或是去咖啡廳之類的都可以用。對吧?但實際上會去咖啡廳大多數都是什麼樣的情境呢?開會?寫作還是製作繪圖稿?
如果你不是住在咖啡廳的平面設計師的話…我想應該多數的情況 iPad 就可以搞定了!因為現在製作網頁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以做了,繪圖的話 iPad 也已經支援很多可以使用的繪圖軟體,像是 Adobe 或是 Affinity Designer 之類的,簡單要修可照片也很方便;再說在外面工作其實比較容易分心,或是上廁所還要排隊種種的小麻煩。何不把這些錢省下來把家裡弄的舒舒服服的,在自己的小空間專心工作呢?(當然如果咖啡店店員很正的話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以我過去的經驗來說,自己算是一個重度使用者,很多時候我的電腦即使沒有在使用,也會開著轉檔影片或是音樂,甚至經常 24 小時沒有關係。也因為這樣我很擔心那個筆電的電池會膨脹或是壞掉,也因此才轉到 Mac mini 的陣營。因為這樣我就可以 24 小時的放心讓我的電腦工作,還可以避免把電腦帶出門所遇到的一些意外。
另外,使用 Mac mini 還有一個好處是他可以很輕鬆地移動,即使今天我要出國工作,我也可以帶著我的電腦在國外繼續工作,只要有一台小的螢幕就可搞定了。2~3 年後如果想要升級新的蘋果電腦的話,也可以很輕鬆的轉售,不只是運送方便,而且多數的人比較不會介意二手 Mac mini 的外觀。
最近我自己也把 iPad mini 賣掉換了一台 iPad Pro,正在適應怎麼樣讓他可以發揮更大的效能。之前的 iPad mini 主要是拿來閱讀一些雜誌或是說明書,本來想說可以帶出門在公車上看,結果後來發現要一直交換手機跟平板真的滿不方便的,下車時經常會來不及把 iPad 收進包包中。所以乾脆就把它賣了,換一台可以使用二代 Apple Pencil 的 iPad Pro 來試試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火花。
另外,我也錄了一集 Podcast 跟 YouTube 影片分享我自己在使用 Mac 電腦製作音樂的一些心得。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下面這部影片!
VIDEO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雖然最近很久沒有更新這個網站的文章了,也還在思考 Blog 與 YouTube 之間的更新平衡。如果你還是喜歡閱讀 Blog 的方式來吸收資訊的話,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畢竟有時候這個世界總是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樣,如果有更多聲音可以參考也是件好事。
最後的最後也祝大家 身體健康 順心如意
也歡迎訂閱、分享、按讚唷!
by Mr.Wuli | 5 月 3, 2020 | Mac 小技巧 , 硬碟空間整理術 |
hello 大家好我是 Wuli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找到適合你的雲端空間以及雲端空間之間的價格、還有使用上的比較,如果你很在意雲端空間的價格的話也許看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懶人包:5 大雲端硬碟服務、價格總整理 」。
好的回到我們的主題,也許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遠端工作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設備上同步雲端資料的一些使用上的心得與分享。
在各大雲端硬碟服務中做出選擇
我曾經有用過的雲端備份服務有包含 Dropbox 、Google 、Amazon 還有 Microsoft 的 One drive ,以及 蘋果的 iCloud 等服務。在之前的 Podcast 我們也有聊到「我這個人就是用什麼東西、就會想把所有市面上的都稍微比較一下後、再決定付費購買哪一項服務 」
以目前還有在使用的空間服務來說的話,現階段依舊有在使用的雲端服務包含 Google Drive 以及 Apple iCloud 與 dropbox 的雲端備份同步服務。
早期一開始使用的是 amazon ,原因是因為我喜歡他清新的操作介面以及平易近人的價格,但後來因為它的手機 app 遠端同步、以及閱覽資料上不是很給力..而讓我興起了更換服務商的念頭。
後來轉向使用 Google 雲端的原因主要是聽說它備份的上傳下載速度似乎是目前所有業界來說最快的;而且當我要與學生遠端同步資料時,它可以簡單的透過 e-mail 同步( 經過實驗證明,多數的人都會有一個 Google 帳號 )但過去在 Amazon 的經驗是如果要跟他人分享資料的話,就必須手動寄送檔案連結給對方,不能像 Google 一樣可以在雲段建立共享空間,只要設定一次,之後的資料都可以自動同步,不需要再一次的寄送檔案連結、或是請對方再去翻找當初你寄給他的檔案下載連結。
雖然說 Google 的雲端服務價格比 Amazon 貴了些,但因為當時我在申請網站信箱服務時有一個無限容量的 Google 雲端硬碟空間、所以就把所有上課的資料,以及講義都備份到 Google 雲端上去了,如此一來也方便跟學員之間做資料的交換。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備份硬碟不是永生的” 凡是所有你不想遺失的資料請同步傳到雲端;關於那些不想上傳到臉書公開的影片、照片就還是本地保存吧。
不同性質的服務需要不同功能的應用
另外,關於 Mac 跟 iPhone 的同步,目前也是有購買 Apple 的雲端共用空間服務,在台灣 50 G 空間的費用是新台幣 30 元,但是我覺得蘋果電腦真的是很會賺錢的攻勢!他就是要你越用空間越大然後跟你收越多的費用;這樣一來他就有更多穩定的現金流 。
會這樣說是因為蘋果的雲端備份空間呢…基本上是不能完全的放在雲端上的,你如果要預覽與使用就必須下載下來,但如此同時呢,也會佔用你電腦上面的空間(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打開你的 Mac 電腦左上角的 “關於我的 Mac 查看” );有的人可能會以為購買了 Apple 雲段空間就可以不用再煩惱空間的問題了,結果沒想到你必須要買更大容量的手機、更大的電腦硬碟才可以把你雲端的資料全部同步上( 最煩的是它沒事就會想盡辦法讓你把電腦的東西往雲端上傳,不知不覺你的雲端就又滿了 ;所以在點擊任何彈跳視窗前請務必讀取內容再按下確認 )
關於這一點的話呢 Google 的雲端空間是不需要下載到電腦本地,就可以瀏覽到網路上所有資料。所以我可以在離線的狀態下,觀看 Google 網路上所有的資料夾、以及不同資料夾裡面的檔案。在這一點來說,amazon drive 的經驗就不是很好,他們在手機 app 與裝置之間的瀏覽體驗很差,曾經重刷了好幾次,但看都無法同步、觀看。
在我目前的使用經驗下 Apple 的 iCloud 只租用最小的空間額度 50 G 應該就非常夠用了,主要同步的內容還是以手機 App 的資料為主,個人是不會把照片跟影片上傳雲端同步的人,主要同步的資料還是以 Pages / Numbers 等文書資料為主。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好的,以上就是我截至 2020 年的網路雲端硬碟使用心得,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我個人使用雲端硬碟的方法,也許可以到Podcast 搜尋 “狐狸先生的腦內雞湯 ” 聽到一些語音版本的補充~
註:題外話,早年的 DropBox 有分享獎勵機制,透過網路大家的推薦,也獲得了 19 GB 的免費空間,目前是拿來同步部分還有支援 DropBox 同步功能的 App。


by Mr.Wuli | 8 月 18, 2019 | Mac 小技巧 |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於電腦資料的分類,還記得我之前已經分享過一篇 “如何用公司的概念來整理你的電腦檔案資料! ”的文章,內容大概是在講述如果用公司的概念來進行電腦資料分類,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但昨天剛好家父終於認真的問我,該怎麼對他的電腦資料進行分類,所以我想再挑戰一次整理自己的電腦,思考看看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或是對未來更有工作效率的分類法。
檢視自己的電腦到底有多少資料
還記得前陣子看了 Netflix 的一個節目叫做 “讓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內容大概在講述的是一個如何請到一名整理達人,來教你如何把自己的家整理成向飯店的神奇故事(當然整理還是要靠自己拉)。
所以根據那部影集裡面的說法,要整理前首先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東西有多少。在電腦裡的情況應該就是 “首先得先了解自己電腦的資料種類”。
但因為要把所有的大量資料都丟到同一個資料夾大概也會花蠻多時間在 “移轉 or 複製” 的,所以我想應該先分幾個大類。
例如:工作區域、私人區域..
或是:影片、照片、文件..
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樣公私不分的狀況下… 那可能就不適合這樣的分類了。以我為範例來說:我的工作是從事音樂製作的教學 ,但我同時又對設計以及網路行銷有著強烈的興趣,並且嘗試將這些事情都融入到我的工作。因此在我的電腦裡會有大量的繪圖以及影音的資料已經專案檔的情況,應該可以先概略的把資料夾分成 “音樂、設計、行銷” 三大類。
##有多少資料夾是你認識的?
接下來,我相信縱使現在的電腦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當然也有些人可能只跟手機分不開?)… 應該還是有很多人跟自己的電腦不太熟悉,只知道怎麼 “上網” 跟 “下載東西”。(舉例來說:就像我們多數人的老爸、老媽)
如果你也是不太理解自己電腦裡面 “資料夾” 的分類架構的話,我想在整理前的第一步,應該就是 “確認哪些資料夾有放你的東西”。
以我的狀況來說,我的電腦(mac / 蘋果電腦)裡安裝了很多製作音樂的相關程式以及軟體插件,而每當我安裝這些東西時,它們都會自行在電腦裡新增許多的資料夾,而我其實也不是每個資料夾都很清楚裡面裝了什麼?哪些可以移動位置、哪些不可以?( 註:在電腦裡面亂移動不知道的資料夾..可是會發生世界末日的!)所以整理電腦,還是要從自己認識的資料夾開始檢視起!
以我的狀況來說,早在之前就分了兩個大類的資料夾,也就是我之前說的 “私人” 與 “工作”。在私人的部分,我按照先前文章的方法,在裡面新增了:「生產部門」、「企劃部門」、「研發部門」、「服務部門」、「廣告部門」、「檔案室」.. 等資料夾。(寫到這裡… 突然覺得自己怎麼活得這麼辛苦 – 尷 -)
而工作的部分類別就比較煩所一些,例如:上課記錄、學生作品、估價單、器材成本、授課證明、設計類的檔案.. 等等。
有多少資料是你認識但其實 “不需要”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點點,收藏高級垃圾的天賦!?尤其是在男生的電腦裡!但一台電腦就像是一個迷你的家一樣;如果你的電腦資料看起來很亂,那麼通常家裡應該也會有點壯觀(可能會有暗櫃之類的?)。
其實像我也有一個壞習觀,那就是部分的檔案都會先擱置著,沒有及時地去分類歸檔… ,導致每隔一段時間,桌面就會爆炸;所以在我的家裡也會有一個角落不定期的就會出現一小堆待整理的雜物。( 好險我還會一些 Mac 的搜尋功能,所以還不至於找不到要用的檔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身為 Mac 用戶,你不可不知道的 24 個 Spotlight 搜尋技巧! ”這篇文章 )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資料都堆在一個角落,只要定期把它歸黨,也還算 ”亂中有序” 拉,但如果長年累月都不去管它、不分類那可真的是大災難了( 滿滿的桌面、一直都是滿滿的… )。
因此為了要進行妥善的分類,首先就是找出那些你 “不需要” 的檔案。“不需要的東西” 當然就是要刪除丟到垃圾桶嘍!不然再多的硬碟都裝不下我們的 “珍藏” 資料…;在刪除資料的時候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可以更了解你目前電腦裡面有什麼東西是你需要去歸檔的檔案。( 如果過去的你很認真的生活,你也會在整理中再次學習到你曾經獲得的一切 )
我的做法是先巡視目前資料夾內的所有資料,如果覺得現階段已經不需要了就把它刪除;如果是太過久遠的工作資料,為了紀念當時認真的自己,還是會想要留下來… 。像這種時候我就會去看一下檔案的大小,如果只是文字檔案或是心智圖 ( MindMap ) 的整理檔我就會保留;但如果是網路下載的影片、或是跟工作生活記錄無關的影片,我就會刪除。( 影片永遠是吃硬碟的巨獸 ; 所以網路上抓的到的影片就別存到硬碟裡吧?反正也沒看幾次..對吧?)
以下整理一下個人覺得可以刪除的檔案:
螢幕截圖 ( 暫時性的工作檔案)
網路上的參考資料、表格( 未加工修改的檔案 )
一次性觀看的影片(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影片:愛情片、動作片..)
畢竟人生苦短、那種數十分鐘的影片也不會天天看;就算是看也不會每次都從頭看到完對吧?所以 “記得片名跟關鍵字” 就好😂 想找的時候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的” !
關於檔案的命名
在這次整理的過程我發現檔案的命名真的很重要!因為如果你的檔案名稱取得好,就算忘記當初把它放到哪個資料夾了..還是可以利用電腦的搜尋功能把它找出來!
那究竟檔案要怎麼命名才好呢?我覺得可以採取 “3個階層” 的方式來命名。
命名的方法:
人 時 地
品牌 型號 機種
學校 課程 章節
網站 頁面 內容
以此類推..;重點就是 “關鍵字要寫清楚、以便未來搜尋” ;好的檔案命名習慣,可以減少你未來尋找檔案的速度。
註:Mac 電腦在命名時可以善用右鍵的 “重新命名 _ 個項目” 的功能。
關於整理的順序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整理的順序。畢竟工作的流程排得好,做起事來也比較得心應手;也會越做越有成就感。而我的方法是先從桌面的檔案開始進行分類,接著再開始朝其他資料夾、硬碟逐步進行。
另外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件事,那就是同硬碟的資料整理速度會比不同硬碟來得快;而跨硬碟的資料因為需要複製貼上資料的關係,速度上則會比較慢。所以建議大家所有的資料都先在一個小區域(或是一個資料夾內)進行分類,最後再將整個資料夾進行硬碟搬移的動作。
整理小技巧:
從最少資料的資料夾開始整理。
打開三個或多個資料夾視窗,方便資料進行搬移。
做一個資料夾的階級表,盡力把所有資料分門別類裝入資料夾。
如果暫時不知道檔案要放哪裡的話,就在原本所在的資料夾新開一個資料夾並且命名一個類別。
善用 Mac ”新增包含所選的_個項目的資料夾“ 功能。
先做大方向的分類、當資料夾裡的資料過多實在做細部的分類 (盡量不要超過 10 ~20個資料夾 )
網路上抓的到的資料不要備份,影片盡量不要放 C碟(尤其是 Mac 電腦或是 C 碟使用 SSD 固態硬碟的朋友 )
建立工作流程
先清理桌面
把桌面的東西進行分類,將專屬的資料都進資料夾
清理 Mac or PC 內建的資料夾,例如:從 Mac 的側邊欄開始整理,像是下載項目、影像、圖片、音樂.. 等( 建議從資料量最少的開始整理,會比較有成就感 )
幫自己的資料夾放入辨識圖示(增加醒目程度,找資料更快)
開始新增自己的資料夾並進行整理
了解電腦是怎麼分類資料夾的
不同的作業系統,會有不同的資料夾層級分類;以 Mac 電腦來說基本上已經幫使用者做好了大方向的分類,於是即使你完全沒有任何想法,也可以依循著 Mac 電腦的側邊欄中的資料夾來分類。
我想不管是 Mac 或是 Windows 電腦系統下,都會有一個 “使用者” 資料夾,基本上在這個資料夾裡進行分類是不會讓你的電腦爆炸的!所以你可以盡情的分類,如果覺得每次要使用檔案時還要點進來有點麻煩.. 那也可用新增資料夾捷徑的方式到桌面或是 Mac 的側邊欄。以下是我的資料夾分類法:
我的資料夾分類:
生產部門:目前正在製作編輯中的檔案(固定放在側邊欄或製作捷徑)
企劃部門:思考中需要整理、分析的企劃(心智圖、時間線、PMI .. 等分析)
研發部門:參考資料存放區
廣告部門:平面設計、繪圖檔案
檔案室:儲存已經結束工作的檔案 (此為已定案的檔案;不會再更動 )
幫資料夾定義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每次當你要分類檔案的當下不會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我在命名主要資料夾的時候,也會在後方標記此資料夾是要放什麼資料的;而不是只替資料夾命名。
如何有效的管理 D 槽影片與音樂素材?
這集的 Podcast 我特地邀請到了我高中時期就認識的好友 Jimmy 來跟我分享關於在剪輯&製作影片時要如何有效的管理影片素材以及前期製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集精華唷!(特式篇)
感謝您的觀看與分享
以上就是關於個人電腦的資料夾分類心得分享。希望能幫助所有正在對資料夾分類所苦的朋友們~因為在繼續寫下去會有點長… 所以關於我對於音樂資料的分類,也許我會再寫到另一篇文章中。如果之後有完成的話…我會再把連結放到這篇文章下方跟各位分享。( 當然你也可以關注我另一個 網站 LiSWEi.com )
我是 Wuli 希望你今天也平安順心
我們下篇文章見
by Mr.Wuli | 10 月 8, 2016 | Mac 小技巧 |
距離自己規定的更新時間已間隔兩週了…有點嚴重拖稿;總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最近在規劃的 “數位資料分類與管理”。
為什麼你必須要好好整理你的電腦資料?
不曉得你有沒有過幫別人重灌電腦的經驗呢?會這樣問..是因為在進入這次的主題之前,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以前我每次幫家人重灌 Windows 電腦時都有一個困擾,那就是被當事人詢問 “誒?啊我的某某檔案怎麼都不見了!” (阿溫丟咖雖小優????)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在重新安裝 Windows 作業系統之前,“一定要先備份好電腦裡的資料”,不然所有檔案就會在重灌後消失殆盡了????(除非你是非常厲害的工程師..或是使用 Mac 的 Time Machine 功能,才有可能將檔案救回來~)
定期使用 Mac 的 Time Machine 功能可以減少重灌後檔案遺失的風險!
但即使我每次都有問說 「你有什麼資料是要留著的?」,對方也說不清楚;為什麼說不清楚呢?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整理電腦資料的習慣,整個桌面都是滿滿的臨時檔案,想要的影片、圖片全部都抓下來,也不知道下次還會不會再打開來看,總之就先放在桌面吧~(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呢?)
因為這樣的習慣,很容易導致再大的電腦空間都不夠用 的情況、想要備份的時候,分不清楚什麼檔案是需要留下的、或是電腦內留了一大堆垃圾而不自知… ????
為了避免上述的這些困擾,今天開始就一起好好整理一下電腦內的資料吧?
什麼樣的人需要定期整理電腦內的資料?
嚴格說起來,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定期整理資料的習慣、即使不是天天整理、每隔一段時間也要稍微整理一下;就像家裡的環境…如果你一個人住,又不自己動手整理?那一年後應該會變成日本黃金傳奇節目中的垃圾堆吧 ????
自己的電腦、當然要自己整理啊!不會連電腦都要老媽幫忙整理吧?(這對男孩子來說…應該會有點尷尬吧????)
話說回來好像只要是主管、講師、或是頂尖的從業人員.. 都非常有一套自己整理方法…
雖然 Mac 電腦已經幫我們做好簡單的分類了,但在檔案越來越多的同時,確實還是需要定期整理的!
整理好電腦內的資料會帶來哪些好處?
有經過整理的資料、除了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工作外,也可以幫助我們的思緒變得更加清晰;在重灌電腦的時候不會忘記備份需要的資料、當需要調出相關檔案時,也可以快速地找出相對應的資料。
以我個人的情況來說,之前在教課時經常會有 … 「啊、我那個檔案忘記放在哪裡了.. 讓我找一下 .. 等我一下唷~」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一再的發生、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因此開始有了想要好好整理檔案的想法..
上圖是我在教課時所使用的講義資料分類方式;除了依照領域的內容進行分類外,還有用編號的方式在修正資料夾的排列順序。
話雖如此… 但是該怎麼整理呢?
雖然下定決心想要好好整理電腦內的資料;但對於從來沒有整理資料的人來說…也許會有點難度? 所以才想說在這裡跟大家聊一下自己曾經使用過的一些方法..????
公司部門分類法
過去曾經看過一本關於設計的書,該書的作者是以公司的部門在分類電腦內的資料;比如說 企劃部門、研發部門、財務部門、廣告部門、檔案室 .. 等等。
於是我開始效仿這樣的方式在進行電腦的資料分類,在 ”企劃部門“ 中我放了大學的 PDF 報告、還有自己整理的筆記 與 MindMap 檔案。
”研發部門“ 內則放一些設計相關的參考資料、或是收集到的一些文字排版相關資訊..再延伸一點其實也可以放一些教學影片或是自學的講義。
”財務部門“ 裡放的當然就是一些金流相關的資料了;不過後來很多 ”房租收據“ 或是 ”管理費收據“ 以及 ”Apple 相關產品發票“ 我都會直接用 Evernote 掃描後,統一放在一個文件裡,文件名稱就分別命名為 ”房屋收據“、”管理費“、”發票“ .. 等等。
另外 ,”檔案室“ 裡面則是一些比較散亂的檔案 … 像是 “文書資料” 啦或是 “側錄音檔” 、”影像檔案“、”設計或音樂素材“ .. 等等。
用公司部門來分類還有一個小小的好處.. 那就是會有一種自己是大老闆的自我良好感????。(資料夾盡量不要超過 5 ~ 10 個)
不要依檔案的類型來分類資料
還有一點小小的心得是.. 「雖然照著上述的分類方式整理了好長一段時間,但似乎還是有點怪怪的?」
後來我發現 ”資料夾的分類,不應該根據檔案類型來分! “、也就是說,不應該分成這些檔案是用 Photoshop 開的、還是這些檔案是 Illustrator 檔..這樣的分類方式;而是根據檔案的領域來進行分類。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曾經用檔案類型的方式來分類電腦繪圖的資料.. 但後來發現這樣的分類方式並不是很方便~
比如說如果是工作上的資料,可以按照客戶或廠商的名字來進行分類、而自己的筆記或是紀錄資料則可以依照相關的領域名稱來分,如:設計、音樂、或是英文、日語課程 .. 之類的資料夾名稱。
以我的案例來說,過去我會把電腦內的樂譜檔案分成 PDF 檔案或是 JPG 檔案,有一天突然驚覺這樣的分類很沒有意義???? ;因為當我要開啟樂譜檔案的時候, Mac 其實會自己幫我選擇要用什麼程式開啟…那幹嘛還要去分類檔案的格式呢? 而且在 Finder 裡也有依據檔案格式來排列的顯示模式、甚至可以搜尋特定檔案格式與名稱啊~ (真是傻傻的????)
後來我把所有的 PDF 都放到 iBook 來統一管理,再用藏書的方式來進行 PDF 的分類。
多使用跨資料夾的標籤來進行分類
在 Mac 裡還有一個很方便的標籤功能,可以讓我們進行掛資料夾的分類;也就是說如果你將資料以不同的客戶或是廠商進行分類時,也可以在相似的檔案中下一個相關的標籤… 例如:#合約 #請款單 #發票與收據 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跨資料夾的分類。
以我的案例來說,我有下過的標籤有包含 #客戶資料 #購買憑證 #報價單 #行銷策略 #套版素材 #音樂理論 .. 等等的跨資料夾標籤。????
利用標籤可以透過跨資料夾的方式來瀏覽檔案;標籤下的好真的很重要,我自己也還在學習如何下一個 “好標籤” ..
跨裝置的檔案整理方法
除了資料夾的分類外,現在的行動裝置越來越多了,甚至還有雲端的資料… 究竟什麼資料應該放桌機、什麼資料應該放筆電或是外接硬碟呢?
以我的案例來說.. 目前的裝置有一台 MacBook Pro、三顆外接硬碟(兩顆桌上型的 WD 2T 硬碟、一個隨身攜帶的 thunderbolt 2T 硬碟),在雲端空間服務中,目前有使用 iCloud、DropBox 、還有 Amazon Cloud。
MacBook Pro & iMac or Mac mini 應用
在 MacBook Pro 裡我會放經常使用的檔案、以及應用程式必須要用的相關資料;以及臨時性的檔案.. 例如:當週新增、尚未分類的檔案。
學會利用 Mac 的內建搜尋功能 Spotlight 功能搜尋檔案,可以挖出很多未分類、或是想不起來放在哪裡的資料。
隨身的外接硬碟應用
在 thunderbolt 硬碟中則是放置 ”備份檔案“ (像是 Time Machine 資料夾、或是需要備份的文件)以及需要跨不同電腦使用的檔案。
硬碟的類型有很多種,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選擇合適的硬碟;想要享受超高速的快感可以選 SSD 、如果想要便宜又大碗可以選擇 HDD 的傳統外接硬碟!
雲端空間服務應用
關於雲端硬碟的部分… 過去曾經想過把它當作 “雲端備份” 用,但後來發現,即使使用光纖網路.. 要將全數的檔案上傳到雲端真的太花時間了,而且在整理資料夾時也不是很方便?(但如果你有更方便的整理方式也請告訴我 ????)
在所有的雲端空間服務中,我比較喜歡 DropBox 與 Amazno 的服務與介面,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文末的連結文章:“懶人包:5 大雲端硬碟服務、價格總整理”
所以..後來我想還是把雲端硬碟定位在跨裝置應用服務比較假檔,例如把 ”需要隨時取用得資料“、或是 ”絕對不能遺失的檔案“ 先上傳到雲端硬碟中;如此一來即使沒有帶隨身碟出門,也可以透過網路下載、瀏覽需要隨時取用的資料、同時達到雙重備份的效果。
感謝你的閱讀與分享
以上就是我在資料分類的一點點小小心得,如果你剛好看到這篇文章,認為這些資訊有點幫助,歡迎你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如果你覺得有更好的資料分類方法,也歡迎你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
再次感謝你的閱讀 ~ 祝 平安 順心????
註:喔對了! 如果你對於電腦音樂的製作流程也感到興趣的話… 可以參考我另一個網站: LiSWEi.com ,在那有很多關於電腦音樂製作的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連結
分享:如何讓 iBook 內的 PDF 檔案自動同步到 iPhone 與 iPad 中?
如何將 DVD 光碟的內容複製儲存到 Mac 電腦中
懶人包:5 大雲端硬碟服務、價格總整理
Finder 快速入門:更有效率的管理你的檔案!
身為 Mac 用戶,你不可不知道的 24 個 Spotlight 搜尋技巧!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