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r.Wuli | 3 月 14, 2025 | 好物推薦, 影音製作, 機旅生活分享, 軟體推薦 |
你有聽過 Pollo AI 嗎? Pollo AI 是由 HIX.AI 開發的人工智慧影片生成器。HIX.AI 是一家全方位的 AI 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新加坡和紐約均有業務運營。
Pollo AI 主要功能如下:
• 文字轉影片:用戶可以輸入文字描述,透過 AI 將其轉換為完整的影片!Pollo Ai 會根據文字產出影像,適合用於故事描述的行銷應用。 
• 圖像轉影片:上傳靜態的照後,Pollo AI 會根據描述為其添加動畫效果,讓靜態圖像變得更加生動。 
• 影片風格轉換:將現有影片轉換為不同藝術風格,如動漫或像素藝術,重新詮釋視覺內容。 
• 特效模板:提供多種特效,如「擠壓」、「膨脹」、「爆炸」和「融化」,讓照片或影片呈現獨特效果。
Pollo AI 最大的賣點在於可以整合多種的 AI 模型,使用者可以在一個平台上,體驗多種 AI 生成工具。“提生影像創作的多向性”
在 AI 影片生成領域,還有其他平台提供類似服務。以下是 Pollo AI 與競品的比較:
平台名稱
|
主要功能
|
特點
|
使用限制
|
---|
Pollo AI
|
文字轉影片、圖片轉影片、影片轉動畫、多種 Ai 特效模板
|
整合多種 AI 模型,功能多樣
|
影片品質有待提升
|
PixVerse AI
|
文本轉影片
|
提供多種風格選擇
|
生成影片質量尚未達到專業水平
|
CopyCopter
|
文本轉影片
|
強調快速生成
|
偶有瑕疵,需多次嘗試
|
MiniMax AI
|
文本轉影片
|
支持複雜場景生成
|
生成內容偶有不一致
|
Zhipu AI
|
文本轉影片
|
提供詳細提示指導
|
生成影片質量有待提升
|
總體而言,Pollo AI 以其多樣化的功能和整合多種 AI 模型的特點,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然而,與其他平台一樣,生成影片的品質仍有提升空間,使用者需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平台。
Pollo Ai 登入後的使用介面:
登入後的 Pollo Ai 使用介面
Pollo Ai:Video to Anime
如果你想要像這樣的動漫效果, Pollo Ai 可以幫助你!
以上影片的效果是使用 Final Cut Pro 剪輯後,再匯入 Pollo Ai 演算而成。( Riser App )
影片轉換成動漫的方法
Pollo Ai:使用心得
稍微使用了一下以後,個人最喜歡的是 Video 轉 Anime 這個功能。如果你也是喜歡日本動畫的二次元愛好者的話,這個功能應該可以輕易的變出很多花樣來!
但注意,每次的 AI 生成演算都會扣點數;建議在演算之前先檢查你的畫面是否都沒有問題?避免演算後發現有的段落沒有處理好,必須重新演算一次。
PS. 至於其他的功能,可能就需要花點時間研究指令跟調教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到 Pollo Ai 註冊是用帳號玩看看摟~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以上就是我這幾天研究 Pollo Ai 的一點點小心得 ,希望可以對你有些幫助。
最後,如果你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歡迎加我的 iG 跟我分享一些台灣不錯的景點跟餐廳!對機車露營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有需要摩托車手機架或是旅行頸枕的朋友們,也歡迎你使用我的優惠折扣碼【 MRWULI 】喔!最高好像可以再折抵 800 元以上的優惠唷!
—關於我—
喜歡騎 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音樂老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我是 Wuli,持續分享更多騎車大小事! 記得關注我的網誌,和我一起探索騎行的樂趣~
by Mr.Wuli | 8 月 17, 2023 | Podcast, 網路行銷 |
最近我經常在想 「我現在做的事情是對的嗎?」這種疑問一直在我的心頭盤旋。最近我開始嘗試把 Podcast 和機車旅行的影像結合並放到 YouTube 上。主要的用意是希望透過這樣將部份 Podcast 的聽眾導到 YouTube ,另外也可以同步整理一下之前拍的機車旅行影片。雖然這樣做可以滿足了目前 YouTube 頻道多數觀眾喜愛看騎摩托車的影片的需求,但透過後台數據,我也觀察到有些人可能只想看純粹的旅行影片。所以在點進來看到影片內容後,可能會因為影片的風格不適應而跳離。
因此我也在思考,是否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影片風格?之所以會有想要結合兩種內容元素的想法是因為… 我認為:「內容是需要包裝的,合適的包裝可以幫助內容的擴散」或許這樣,YouTube 才會願意把我的影片推廣出去,讓更多擁有相同頻率的人、希望成為更好自己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激盪,創造更多可能。
但在實務上,最近真的花太多時間在做影片了。以至於本業音樂教學的網站經營與更新同步受到影響。還記得在創業初期我每天會更新一篇文章、後來改成一週一篇文章…,現在變成可能一個月甚至更久才會產生一篇文章。
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我發現 “影片” 才是未來的趨勢。現在的人的注意力越來越短,願意看長篇文章的人也相對變少了。再加上 Google 的搜尋引擎也針對影像做的加強曝光。(相同的關鍵字,影片總是會顯示在搜尋頁面的最上方)所以漸漸地,我可能一個月甚至更久才會寫一篇網誌。這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寫網誌了,而是演算法改變了,人們的習慣改變了。做影片能更容易被看見。所以迫於無奈,即便做影片會花掉更多製作的時間,但還是得學會如何製作出好的影片。 (延伸閱圖:關於我在那些年設計網頁的心得)
同時,在我所處的數位音樂製作教學領域,競爭愈來愈激烈,有更多的人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競爭者只會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可能會利用價格優勢來搶市場,進行價格戰。而我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進行曝光以及品牌的個性化。會這樣做是因為…我希望自己未來可以在快樂、舒適的情況下賺取生活所需的費用。所以我依舊會維持合理的價格,專心服務那些願意相信我能提供高品質教學的學生們,同時,也在課餘時間思考其他增加收入的方法。(未來可能會新增網頁製作協助以及聲音後製協助等自媒體相關服務)
因為,即使教再多學生,價格也總有上限,但時間卻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每天就只有 24 小時。想賺更多錢,就得教更多學生,這樣就會陷入無休止的循環。無法跳脫現有的生活模式與環境。
我曾經在 YouTube 影片上看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你能夠影響越多人,解決越多人的問題;你的收入自然就會跟著增加。」所以,雖然目前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專心幫助少數的學生是一個很愉快的工作狀態;但為了擺脫現狀,就必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接觸到更多的人、產生更多的價值。於是,我才開始嘗試拍攝影片,希望能夠改善現況、擴產舒適圈。
雖然製作影片的過程很辛苦,但我發現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能從中獲得許多成就感與成長。而這樣的快樂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金錢,是一種簡單平淡的心靈滿足。讓我可以更加投入在自己喜愛的事情上,同時擴展了我的舒適圈( 影片的拍攝、機車旅行、露營 ..這些新的體驗 )。
因此,儘管現在的生活並不是非常富裕,但透過調適和轉變心態,我更能體會了知足常樂的真諦。在這個以物質成功為主的社會價值觀下,人們往往認為高收入、大房子、名車、美女才是成功的象徵。但我逐漸體會到,真正的成功在於你是否懂得跟自己相處,而自信是帶來影響力的必備條件。
總之,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探索事情,並與大家分享。雖然這些都只是目前的想法,在還沒成功之前我也不知道這樣的做法與調整是不是正確的決定…但我相信,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創作,總有一天能夠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舒適的平衡、邁向新的的生活型態,同時影響更多人的生活。感謝大家耐心讀完我的分享!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不管是 YouTube 頻道或是 IG 都歡迎大家分我分享你的想法。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