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 普羅旺斯海岸咖啡 / 北海岸 首波騎行記錄

GUA 普羅旺斯海岸咖啡 / 北海岸 首波騎行記錄

機車旅行日誌 | 普羅旺斯海岸咖啡 / 北海岸 騎行記錄

📅 日期:2025/3/21

📍 路線:ㄤ口設計 ➝ 承德路/北新莊101 ➝ 普羅旺斯海岸咖啡

⏳ 總里程:約 30 km

⏰ 騎乘時間:單程約 1H

🚀 這次的騎行夥伴

👥 參加人數:6 位

🏍 騎士名單: JasonJimmyGary荒木小望

🔥 新認識的夥伴:Gray

🛣 這趟旅程發生了什麼?

天氣狀況:晴天

沿途風景:騎到北新莊 101 縣道的時候,沿途不時會看到一些櫻花!

美食推薦:這次我們的人數比較多, 點了兩個披薩跟一個拼盤。

照片

趣事回顧:沿路幹話滿滿, 但礙於尺度關係…無法收入到影片中。

突發狀況:原本以為大家都會到 ㄤ口集合一起出發,但沒想到沒跟荒木講好…讓他在北新莊的全家等我們兩小時XD

精彩瞬間

下次一起來騎!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最後,如果你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歡迎加我的 iG 跟我分享一些台灣不錯的景點跟餐廳!對機車露營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有需要摩托車手機架或是旅行頸枕的朋友們,也歡迎你使用我的優惠折扣碼【 MRWULI 】喔!最高好像可以再折抵 800 元以上的優惠唷!

關於我

喜歡騎 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音樂老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我是 Wuli,持續分享更多騎車大小事! 記得關注我的網誌,和我一起探索騎行的樂趣~

一日機旅:桃園八德 / 三宅咖啡

一日機旅:桃園八德 / 三宅咖啡

前陣子在 Instagram 上面看到一張 三宅咖啡 的 AI 照片,當下就覺得這咖啡廳也太美了吧?但仔細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是 AI 合成的照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柏維-全台|住宿.旅遊.美食.攝影(@_bw.food_h)分享的貼文

即便是知道照片是合成的,還是把它加入 Google 地圖清單,想說有天可以騎車去那踩個點。剛好 8 / 21 天氣好,也好久沒發車了。翻開地圖剛好看到這個點,就決定去桃園看看。

出發前其實我沒有查太多資料,只是開啟導航就直接出發了。沒想到到了現場才發現門口不太適合停車。( 店家沒口有禁止停車的立牌 )但好加在隔壁馬路有很多機車停車格可以停車,稍微走一下路就到了。

三宅咖啡的菜單裡只有飲料類的品項,如果想要吃甜點的話,要看牆上的黑板。我想應該是會因為店內的準備情況做調整吧?當天我點了冰淇淋布朗尼與烏龍拿鐵。飲料的部分我覺得茶味不會太濃,適合喜歡清淡口味的人。甜點的部分也是,不會太死甜。剛好適合在戒糖的我?

咖啡廳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宅字,是許多跑咖的人會拍照取景的地訪
咖啡廳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宅字,是許多跑咖的人會拍照取景的地訪
星期一是休息日,想來的朋友要注意!別白跑一趟了..
星期一是休息日,想來的朋友要注意!別白跑一趟了..

營業時段:

週一 定休日

週二、三、五、六、日 11:00 ~ 18:00

週四 11:30 ~ 16:00

地址:臺灣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一段454號

註:門口不方便停車,可以停在大明街,再步行過去。

如果是住在台北市的朋友,建議可以在回程時去一趟水碓觀景公園!可以看到全台北市的夜景唷
如果是住在台北市的朋友,建議可以在回程時去一趟水碓觀景公園!可以看到全台北市的夜景唷

感謝您的分享與閱讀

如果你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歡迎加我的 iG 一起分享不錯的景點跟餐廳喔!想體驗機車露營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如果你有需要摩托車手機架或是旅行頸枕的話,也歡迎使用我的優惠折扣碼【 MRWULI 】喔!

關於我

喜歡騎 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音樂老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回歸摩托生活3年後的感觸

回歸摩托生活3年後的感觸

最近在看日本文章的時候看到一的名詞叫做 リターンライダー ( Return + Rider ), 意思是指年輕時,因為工作、家庭、經濟等原因不能騎車的人,到了 40-50 歲才又再次想要騎車的回歸騎士。

該文中建議 “如果年紀大的人,可以考慮選擇 250 cc 左右的摩托車”;不但駕駛起來輕鬆沒有壓力,同時還可以享首長途旅行的樂趣!( 因為在日本 250 cc 的機車是可以上高架快速道路的 )

不同國度的交通法規

但在台灣,即便你買了 HONDA CBR250RR 還是不能上高架..,而這樣的法規等於是鼓勵 “想要上高架道路的摩托車駕駛,必須要買到黃牌以上的摩托車”,才能享有在台北跨縣市通勤的權利。

可偏偏當你買了黃牌以上的摩托車以後,又會失去在台北停車的便利性。在台北這樣寸土寸金連 “機車位” 都相當稀少的城市,如果所有的大型重機都去停汽車位的話,那汽車駕駛該怎麼辦?

在現行法規下的盲點

大型重機賣得越多,騎大重通勤的人越多;汽車的位置就會越少,等同時原本的摩托車跑去跟汽車搶位子。所以有些善於空間規劃騎士就會想: 「我就是摩托車啊!我停機車位就好了,比較省空間」;可這時又會遭遇到被媒體帶風向的白牌騎士排擠,「你們大型重機為什麼要來停機車格?那我們不就更不好停車了..」

但這些騎摩托車的人,本來就都是為了享有機車的便利性,才選擇摩托車的,雖然會吹風、日曬、雨淋;但為了更快到達目的地,為了享有跨縣市的便利性;在權衡之下才選擇的 250cc 以上的二輪摩托車。本來就是屬於二輪的族群人…卻因為排氣量的不同,就被 250cc 以下的摩托車擁有者排擠?

回歸騎士生活的感觸

像這樣裏外不是人的處境,也是買了大型重機以後,才能體會到的感受。很多時候局外人看局內,會因為所處的位子不同、立場不同,評論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台灣能有更多優質的媒體,更多懂的換位思考的人。這樣台灣才有機會越來愈好..

Ps. 本來只是想 po 的照片,沒想到打了這麼長一篇..

感謝您的分享與閱讀

如果你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歡迎加我的 iG 一起分享不錯的景點跟餐廳喔!想體驗機車露營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如果你有需要摩托車手機架或是旅行頸枕的話,也歡迎使用我的優惠折扣碼【 MRWULI 】喔!

關於我

喜歡騎 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音樂老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身為局內人,更應該要清楚 “自己在追逐的是什麼”?

身為局內人,更應該要清楚 “自己在追逐的是什麼”?

不曉得為什麼?當人們開始接觸機車時,總是會想要嘗試它的速度感。想知道它能有多快?自己還能再多快?

但卻在不知不覺得將自己帶向風險的邊緣。那種感覺就好像,每個人都想快一點成功,卻忽略的唯有打好基礎,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人生不是一場直線加速賽…;而這一路上充滿了各種挑戰。

有時候壓得過就過了,壓不過就飛了..

創業的過程中也有點像這種感覺,一開始可能會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成功?但隨著情況越來越明朗後…,就會想要賺更多、賺得更快;慢慢的就會覺得自己似乎很厲害,可以成就更多,成長得更快。

有少數人可能就這樣 一生順順利利的,平平安安;但有的人卻可能因為看不清未來的局勢,或遭遇意外得重新來過。( 甚至再也沒有下次了.. )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劉德華演的電影叫 “烈火戰車 ”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裡有一句台詞:
「我那個孫子也很喜歡騎這種車子,他還常看錄影帶..;那些人啊..在一個場子裡頭一直繞圈圈,一下摔倒了,一下又爬起來。無不無聊啊?」

有時候局外人看局內,跟自己身在局中..是完全不同的感覺。但身為局內人,更應該要清楚 “自己在追逐的是什麼”?這樣你的每一次跌倒 & 再爬起來才會更有意義。

感謝您的分享與閱讀

如果你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歡迎加我的 iG 一起分享不錯的景點跟餐廳喔!想體驗機車露營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如果你有需要摩托車手機架或是旅行頸枕的話,也歡迎使用我的優惠折扣碼【 MRWULI 】喔!

關於我

喜歡騎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音樂老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關於挑選一台適合自己的摩托車

關於挑選一台適合自己的摩托車

下面這段是我在日本的機車雜誌上看到的「對於一些邁入中年的人來說,可能會有 “想要考取大型重型機車駕照,騎上夢想中的大車”的想法 」( 在台灣應該也是一樣吧?)

資料上顯示 “日本大約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引進大型重型機車駕照的教學制度”;可是汽車的考照制度,卻比在那之前還要早就開始了。而且據說當時的合格率大約只有5%…可見有多難…

但台灣考照制度相對於日本來說,真的算簡單的了。只要去上幾天課就可以獲取駕照。入取率應該超過8成吧?甚至只要預算充足,也有不少人一考到駕照就直上 1000cc 以上的車型?

可大型重機的車重約在200公斤左右,在行走時可能沒有感覺;但如果在山上一些斜坡,或是角度較大的地方時。那種車高與車重的壓力,跟小車比起來是完全不同量級的。( 一不小心就有倒車的可能,萬一真的傷到修起來也不便宜 )

當時的我雖然是突然間想說「這輩子好像還沒有騎過重機?是不是要試試看?」

但…也是從 150 cc 升到 250 cc ;最後才改騎 XSR900 的。而且之所以會選擇 XSR900 也不是因為自己想騎大車,只是單純很喜歡他的外型而已…。( 雖然當初差點買了 XSR700;但現在有時候也會想也許700會比較輕鬆一點.. 🤣)

新手如果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話,可以去車展或是現場跨跨看,感覺一下自己對於車重..或是車高是不是能夠駕馭?

像是 “操控性”、“騎乘姿勢”、“價格&保養是不是可以負擔?”、…,「是否沒有壓力」應該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ps.感謝幫我拍照的人,但我已經忘記是誰拍的了..;如果有需要標記在跟我說🙇🏻‍♂️🙇🏻‍♂️🙇🏻‍♂️

感謝您的分享與閱讀

如果你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歡迎加我的 iG 一起分享不錯的景點跟餐廳喔!想體驗機車露營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如果你有需要摩托車手機架或是旅行頸枕的話,也歡迎使用我的優惠折扣碼【 MRWULI 】喔!

關於我

喜歡騎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音樂老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Pin It o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