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該經營自媒體?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為了這件事…

為什麼你該經營自媒體?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為了這件事…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創作者不斷的在上傳新的內容;所以你根本就不會缺少獲得資訊的管道!你缺的是要如何更有紀律去整理現有的資訊、執行自己訂下的目標。但多數人其實很難在非常有紀律的情況下生活。因為在這個時代可以讓我們分心的事情太多了;社群軟體的通知、以及手機 App 的小圓點…總是不斷的在提醒你放下手邊的工作,滑一下手機、看一下有沒有新的資訊 ( 就深怕自己會錯過了什麼? )。但這些資訊其實你並不需要…它們都只不是過眼雲煙罷了。在你眼前流動的這些自訓,其實並沒有進入你的腦袋、也沒有對你的人生帶來任何幫助。

在過去書本的年代,每一本書都是獨立的資訊個體。在書上如果看到不懂的名詞或是事件,你可能還要再上網去查找資料,再花額外的時間跟氣力來搞懂它。然而這些不在理解範圍內的資訊,也就是你目前的知識邊際以外的資訊。它超出了現階段的知識範圍,所以你無法立即架接到現有的知識樹上。而在當下這個屏讀的時代,所有的網上資料都可以輕易的找到超連結。你可以在閱讀的同時找到相關資訊;甚至你的問 ChatGPT 讓它告訴你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但如果你真的開始使用 ChatGPT 工作,你會發現它還是滿容易出現錯誤資訊的 )那…為什麼你還是無法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因為主動性變少了

至從手機社群軟體興起以後,我們就被養成了被動接收資訊的樣子。社群推薦什麼給我們,我們就看什麼;如果你沒有克制或是拒絕,平台就會給你更多這樣沒有營養的東西。甚至有時候我們已經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麼了?只是漫無目的的一直無斷的滑動手機,期待下一個新的刺激。

在這樣個過程中…當你看到一個不錯的資訊,也許會轉發或是發表評論、積極一點人也許會將該文章或是影片加入待看清單;但多少人會再去打開它、在之後空閒時再去消化一次呢?

所以…到最後只有 5% 在我們知識邊際內的資訊,會在被動的模式下被我們吸收。而那些 95% 知識邊際外得資訊將會永遠的待在待看清單之中。

為什麼我想要做自媒體、為什麼你應該分享

為什麼要分享?因為分享本身就是一個消化的過程。所以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需要經過消化才能帶來養分;而你所看到、聽到的資訊也是一樣需要這樣的過程。In & Out 本身就是一個消化的過程。如果你只要輸入沒有輸出,你便無法更完整的理解知識的本質,它也會隨著遺忘曲線慢慢的淡出你的記憶之中。

但如果你不斷的分享,也許你會變得慢慢的越來越會寫文章。對於你寫出來的事物,你可以有更好的理解。你會因為分享影片到 YouTube 上,而變得懂得如何使用影像剪輯軟體。你口條也會因為不斷的製作影片而變得越來越好。

好用的資訊 = 你剛好需要的知訊

看到重要的資訊記得做筆記、點讚收藏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實踐目標

習慣性拖延無法實現目標的原因:Dr. John Demartini

  1. 目標不夠明確
  2. 沒有將目標階段性分化
  3. 目標沒有符合你的最高價值觀

在我們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先順序。比如說:親情、事業、愛情、友情、快樂、健康、財富 哪一個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根據你的權重比例、以及排列的不同,你處理事務的優先順序也會完全不一樣。

而你對於事物的價值觀不同,也會影響到自己在執行的過程中能否感受到快樂?如果今天你給自己訂定的目標,並無法與你的價值觀一致的話;那麼你在執行的過程中就不會感受到快樂;自然而然的很快的你就會放棄了。

「你只有在快樂的時候才會主動去做」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對一個課程永遠會比自己購買預錄課程來的有效率」因為一個好的老師會懂得激勵你!讓你在學習的過程種感受到成就感。並且幫你訂定階段性的目標,讓你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地感受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本身會讓你感受到快樂,感受到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便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對我來說很多時候 ”工作不一定是為了錢“;而是不斷地跨出舒適圈,然後學會新的技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當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時,自然會擁有你本事內應當擁有的財富。

過去我曾經陷在不斷工作的循環當中。我賺到了錢… 卻失去了健康;而現在的我因為失去過健康,所以我懂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須先快樂,才能享受健康帶來的美好。當你擁有了快樂與健康,那才是你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不曉得看完你有什麼想法?如果有什麼好的想法的話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希望在 2023 年大家也能成為正好的自己!最後~~~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也可以在 Sarari 瀏覽器按下 Command + Shift +D 加入閱讀清單收藏呦!( 按下 Command + Shift + L 即可開啟 Mac Safari 的待看清單摟 )

-關於我– 

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從事一對一吉他教學的工作,2012 年 6月左右租了一間工作室開始教人作曲、編曲、用電腦製作屬於自己的音樂。2021 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把個人工作室收起來..希望未來可以在世界各地從事遠端教學的工作、並且嘗試在 YouTube上面製作影片,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這些年來學習的事物、以及機車旅行的故事

順便推薦一個我目前正在使用的 Mac 資源整理工具:CleanMyMac

獨立經營自媒體,需要什麼技能 ? (經驗分享)

獨立經營自媒體,需要什麼技能 ? (經驗分享)

在這個大家都在網路上找資訊、找產品的時代,如果你的商品或是服務無法在搜尋引擎被消費者找到,那麼你要生存下去的機率,基本上應該已經少了至少 50 % 了。( 雖然說這個數據完全沒有任何取樣基準,單純個人不負責的猜測 ..)

但是要怎麼讓自己的商品在網路上被你的目標族群,也就是客人(恩客?) 發現,進而購買你的商品或是服務?寫寫 Blog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門頁面( 粉專 )或是搞一下時下年輕人流行的 Instagram ( iG ),光是這樣就能創業了嗎?

目前主要經營的兩個網站,左邊是 MRWULI.COM 右邊是 LiSWEi.com ; 分別記載著不同的內容。
目前主要經營的兩個網站,左邊是 MRWULI.COM 右邊是 LiSWEi.com ; 分別記載著不同的內容。

算一下自己寫 Blog 的到現在,真正認真開始寫應該也有 4年了吧…。剛開始每天都寫一篇,一天只有 4 個親友來看;到後來一個禮拜寫一篇 , 直到後來一個月一篇,單月瀏覽量 78,373 up。一路走來、邊走邊試,開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和朋友合作接案,開始專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在周遭的朋友看來,你過得自在又輕鬆,但其實你一直都沒有真正下班的時間,就算沒有與人面對面工作,腦袋裡也總是想著怎麼走向下一步?

身邊的朋友們,要嘛覺得你工作很輕鬆、賺很大;不然就是覺得你怎麼每天都要工作…?( 卻很難體會背後的辛勞與開銷 🤷🏻‍♂️)

上圖為我在上傳 WordPress之前會使用的編碼軟體 Coda。目前使用的版本是 2.6.1
上圖為我在上傳 WordPress之前會使用的編碼軟體 Coda。目前使用的版本是 2.6.1

其實光是要寫好 blog ,要做的事情就不只是打打字這麼簡單了。寫文章前要先查資料、整理資料、找圖(如果不想侵權的話,最好還是自己拍照、自己做圖)學一些簡單的 HTML 跟 CSS 編碼( 而且這還只是寫程式的幼稚園等級而已)。

就以我個人的寫作流程來說..:通常我會先用蘋果電腦的 Safari 瀏覽器來找資料,因為 Safari 對 mac 電腦來說比較不會耗損電腦資源( 畢竟寫作時幾乎都會同時開很多軟體 )、接著再用 Ulysses 來撰寫文章內文,預覽圖片與文章的排版。為了確認資料的正確性;比較沒有把握的部分,通常會使用日文與英文的 Google 搜尋資料、交叉比對一下。

大部分的圖像以及照片我都在 Affinity Designer 中處理,因為多數都是插畫或是截圖,所以反而比較少看 Affinity 截圖。
大部分的圖像以及照片我都在 Affinity Designer 中處理,因為多數都是插畫或是截圖,所以反而比較少看 Affinity Photo修圖。

文章附圖的部分,盡可能自己拍;沒有實品的話就用 affinity designer 畫圖、或是採用螢幕截圖的方式( 螢幕截圖的話,基本上就不會上logo或浮水印 ;畢竟那些不是自己做的東西..)。

接著,我會把用 Ulysses 寫好的文章用 Coda 打開、調整一下圖片的排版與備註;最後才把整篇文章連同語法貼到 WordPress 的網誌頁面中。

以自己的網誌來說..比起花俏的視覺效果、我會比較在意行高以及排班的設計( 其實太難的我也還沒有時間完成.. ),所以有時心血來潮會打開 Coda 調整一下 CSS 來改變網誌的排版,希望前來觀看的人能夠更舒服的閱讀體驗。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Youtube 的經營對目前的我來說,有點吃力...希望能盡快上手。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 Youtube 的經營對目前的我來說,有點吃力…希望能盡快上手。

雖然最近也開始嘗試拍些簡單的影片上傳 Youtube ,開始摸索、了解 Youtube 的邏輯以及與寫作不同的地方;但就目前來說,似乎還是寫作比較得心應手? 啪啪啪的就可以隨手打個 1,000 ~ 3,000 字。(雖然用啪啪啪的聲狀詞來形容似乎有點奇怪?)

目前的體會是… 製作影片與寫作不同的地方在於,文字要修改很快,即使後來發現整篇文章的流動或是語意( 錯字 )有需要修改的部分,也可以迅速地做修正;而拍影片講錯字或是說錯話時,如果要一一校正修改的話,那真的需要花很大的工程,甚至有可能需要整段影片、重新拍攝。非常不適合完美主義的人以及強迫症患者,尤其是在剛入門影片剪輯的時候,需要學習剪輯影片的軟體、同時也要有整理歸檔影片素材的意識,不然很多素材就無法再利用。對後期來說可能會有點可惜,導致花上更多不必要的時間。相較於拍攝/剪輯、修改影片 / 修復音頻/上字幕/編輯影片介紹與資訊;修改文章錯字真的是小菜一碟!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非常感謝您,觀看這篇隨手寫寫的網誌,雖然在文中分享的經驗很有限,但確實是從開始到現在的一些真實感觸。社群以及自媒體的經營,真的不是一條輕鬆的路。如果你也是同好的話,就讓我們彼此互相加油吧。( 認真對自己說 )

順便分享一下此篇所提到的幾個程式連結:

Affinity Designer & Affinity Photo

Coda 2 編碼軟體、網頁設計軟體

Facebook Business

Instagram

WordPress

YouTube Spotlight

Ulysses

 

Pin It o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