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r.Wuli | 3 月 20, 2023 | Mac 小技巧 |
打從開始買文庫本來記錄筆記到現在應該也過了十幾年了吧?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想要記錄一些想法或是寫寫隨手日記什麼的…唯一的方式就是買一本隨身筆記本。而且筆記本的尺寸還必須非常講究。A4的筆記本雖然空間比較大、但其實並不方便攜帶;相對的實用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關於筆記本的尺寸
個人認為最剛好的筆記本尺寸,應該是 A6 或是可以塞進口袋的大小。這樣的話不論你是輕便的出門吃個早餐或是出門旅行,都可以隨手一抓就帶著筆記本出門。而且最好同款的一次就多買幾本,這樣未來如果要收藏過往的筆記本時也會比較好整理與擺放。
但是像這種 A6 的筆記本千萬不要貪心買到太厚的本子;因為這樣在書寫時會無法完全平放,以至於造成在做筆記時不好書寫的情況。
過去好幾年來我一直習慣使用這種尺寸的隨身筆記
Evernote 筆記本
在 iPhone 崛起、以及智慧型手機越來越發達的轉變下…有一陣子我非常熱衷於手機軟體版的數位筆記方式。不但可以隨時隨地記錄、還可以快速的同步到手機與電腦。等於是你可以把所有的想法都記錄在一起,而且支援快速搜尋、查找、掃描文件等功能。對於那時還有在使用掃描機掃描文件的我來說,真的是非常方便!(現在的手機掃描功能已經可以完全取代掃描機了…)
而那時在所有筆記軟體中最紅的就是一款叫做 Evernote 的數位筆記軟體。當初我和創業夥伴也都是使用這套軟體在進行資料上的交流、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唯一缺點就是當你在超出一定容量、或是想要在更多裝置同步時,就必需要支付月費來享有更多更高階的功能。
但後來蘋果幾乎把所有 Evernote 的功能都複製到他們的服務當中…現在的備忘錄不但可以繪圖、嵌入照片、還可以連結手機掃描文件。而且還可以透過 iCloud 同步於所有的蘋果裝置。這讓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是不是該取消 Evernote的訂閱、把資料都移轉到 iCloud中?」一樣差不多的功能使用越多軟體要記得功能也就越多,如果可以簡化工具簡化流程,我想在查找資料時應該也會更加精準、快速才是?
而且 Apple Store 雖然有很多很棒的軟體,但如果每一樣都要支付月費的話,長期下來也是一個不小的開銷。所以…如果內建的備忘錄功能或是 Pages 可以取代現用的筆記軟體的話。也許是該花點時間去研究如何將該軟體結合到目前的工作流程當中了。
未來我希望自己可能抓準時間,更經常性地跟大家分享一些可以讓人生變得更好的一些筆記內容。
關於 蘋果內建 的使用入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看了太多日本人寫的資料,不知不覺對於整理資訊這件事情稍微有點熱衷…。這次也把一些常用的快捷鍵都先了解一下;這樣未來在使用時也可以更有效率些。
以下就是順便幫大家整理的快捷鍵:
快速開啟備忘錄 fn + Q
快速隱藏其他內容 Command + Option + H
新增備忘錄 Command + N
顯示總備忘錄 Command + 0
嵌入檔案: Command + Shift + A
大標題:Command + Shift + T
標題:Command + Shift + H
子標題:Command + Shift + J
內文:Command + Shift + B
文字全部等寬:Command + Shift + M
項目列表 Command + Shift + 7
破折號列表 Command + Shift + 8
編號列表 Command + Shift + 9
檢查表 Command + Shift + L
搬移列表順序:Command + Control + 上下
插入表格:Command + Option + T
新增列表的方式:
輸入*+空格
輸入- +空格
輸入數字 + .
幫文字加上連結 Command + K
最近開始導入 Mac 跟 iPhone 內建的 備忘錄 到我的工作流程中
關於筆記的整理心得
從過去到現在我也使用過不少的筆記相關軟體,像是 Day One 、Markdown Composer 2 、Ulysses 、Evernote、Pages、Simplenote …等軟體 。一開始通常都是基於好奇,想要研究看看不同軟體之間的差異;但後來發現 “越多不同的軟體,資料就越散亂”,如果哪天要找一些文字相關的資訊,卻忘記寫在哪個軟體裡也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所以,未來我打算把過去的一些筆記資料做一個整理,一邊整理、一鞭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寫到 Blog 跟大家分享的。希望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筆記方式。
不曉得大家都怎麼紀錄筆記的呢?你有用過 Evernote 嗎?你覺得它現在最值得訂閱的功能是什麼?請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們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不曉得看完你有什麼想法?如果有什麼好的想法的話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希望在 2023 年大家也能成為正好的自己!最後~~~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也可以在 Sarari 瀏覽器按下 Command + Shift +D 加入閱讀清單收藏呦!
-關於我–
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從事一對一吉他教學的工作,2012 年 6月左右租了一間工作室開始教人作曲、編曲、用電腦製作屬於自己的音樂 。2021 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把個人工作室收起來..希望未來可以在世界各地從事遠端教學的工作、並且嘗試在 YouTube 上面製作影片,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這些年來學習的事物、以及機車旅行的故事 。
順便推薦一個我目前正在使用的 Mac 資源整理工具:CleanMyMac iG / FB / Twitter / YouTube
by Mr.Wuli | 8 月 26, 2018 | 網站經營 , 隨手雜記 |
在這個大家都在網路上找資訊、找產品的時代,如果你的商品或是服務無法在搜尋引擎被消費者找到,那麼你要生存下去的機率,基本上應該已經少了至少 50 % 了。( 雖然說這個數據完全沒有任何取樣基準,單純個人不負責的猜測 ..)
但是要怎麼讓自己的商品在網路上被你的目標族群,也就是客人(恩客?) 發現,進而購買你的商品或是服務?寫寫 Blog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門頁面( 粉專 )或是搞一下時下年輕人流行的 Instagram ( iG ),光是這樣就能創業了嗎?
目前主要經營的兩個網站,左邊是 MRWULI.COM 右邊是 LiSWEi.com ; 分別記載著不同的內容。
算一下自己寫 Blog 的到現在,真正認真開始寫應該也有 4年了吧…。剛開始每天都寫一篇,一天只有 4 個親友來看;到後來一個禮拜寫一篇 , 直到後來一個月一篇,單月瀏覽量 78,373 up。一路走來、邊走邊試,開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和朋友合作接案,開始專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在周遭的朋友看來,你過得自在又輕鬆,但其實你一直都沒有真正下班的時間,就算沒有與人面對面工作,腦袋裡也總是想著怎麼走向下一步?
身邊的朋友們,要嘛覺得你工作很輕鬆、賺很大;不然就是覺得你怎麼每天都要工作…?( 卻很難體會背後的辛勞與開銷 🤷🏻♂️)
上圖為我在上傳 WordPress之前會使用的編碼軟體 Coda。目前使用的版本是 2.6.1
其實光是要寫好 blog ,要做的事情就不只是打打字這麼簡單了。寫文章前要先查資料、整理資料、找圖(如果不想侵權的話,最好還是自己拍照、自己做圖)學一些簡單的 HTML 跟 CSS 編碼( 而且這還只是寫程式的幼稚園等級而已)。
就以我個人的寫作流程來說..:通常我會先用蘋果電腦的 Safari 瀏覽器來找資料,因為 Safari 對 mac 電腦來說比較不會耗損電腦資源( 畢竟寫作時幾乎都會同時開很多軟體 )、接著再用 Ulysses 來撰寫文章內文,預覽圖片與文章的排版。為了確認資料的正確性;比較沒有把握的部分,通常會使用日文與英文的 Google 搜尋資料、交叉比對一下。
大部分的圖像以及照片我都在 Affinity Designer 中處理,因為多數都是插畫或是截圖,所以反而比較少看 Affinity Photo修圖。
文章附圖的部分,盡可能自己拍;沒有實品的話就用 affinity designer 畫圖、或是採用螢幕截圖的方式( 螢幕截圖的話,基本上就不會上logo或浮水印 ;畢竟那些不是自己做的東西..)。
接著,我會把用 Ulysses 寫好的文章用 Coda 打開、調整一下圖片的排版與備註;最後才把整篇文章連同語法貼到 WordPress 的網誌頁面中。
以自己的網誌來說..比起花俏的視覺效果、我會比較在意行高以及排班的設計( 其實太難的我也還沒有時間完成.. ),所以有時心血來潮會打開 Coda 調整一下 CSS 來改變網誌的排版,希望前來觀看的人能夠更舒服的閱讀體驗。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 Youtube 的經營對目前的我來說,有點吃力…希望能盡快上手。
雖然最近也開始嘗試拍些簡單的影片上傳 Youtube ,開始摸索、了解 Youtube 的邏輯以及與寫作不同的地方;但就目前來說,似乎還是寫作比較得心應手? 啪啪啪的就可以隨手打個 1,000 ~ 3,000 字。(雖然用啪啪啪的聲狀詞來形容似乎有點奇怪?)
目前的體會是… 製作影片與寫作不同的地方在於,文字要修改很快,即使後來發現整篇文章的流動或是語意( 錯字 )有需要修改的部分,也可以迅速地做修正;而拍影片講錯字或是說錯話時,如果要一一校正修改的話,那真的需要花很大的工程,甚至有可能需要整段影片、重新拍攝。非常不適合完美主義的人以及強迫症患者,尤其是在剛入門影片剪輯的時候,需要學習剪輯影片的軟體、同時也要有整理歸檔影片素材的意識,不然很多素材就無法再利用。對後期來說可能會有點可惜,導致花上更多不必要的時間。相較於拍攝/剪輯、修改影片 / 修復音頻/上字幕/編輯影片介紹與資訊;修改文章錯字真的是小菜一碟!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非常感謝您,觀看這篇隨手寫寫的網誌,雖然在文中分享的經驗很有限,但確實是從開始到現在的一些真實感觸。社群以及自媒體的經營,真的不是一條輕鬆的路。如果你也是同好的話,就讓我們彼此互相加油吧。( 認真對自己說 )
順便分享一下此篇所提到的幾個程式連結:
Affinity Designer & Affinity Photo
Coda 2 編碼軟體、網頁設計軟體
Facebook Business
Instagram
WordPress
YouTube Spotlight
Ulysses
by Mr.Wuli | 6 月 25, 2018 | 網站經營 |
在開始有了 “要認真創業” 的想法之前,我就曾經寫過一份關於網路創業的計畫書。該計畫的內容包含:”誰需要知道我是誰?” “他們要怎麼得知我是誰?” “他們為什麼需要知道我是誰?” 以及該如何建立個人或是工作室的品牌形象…等等。
但在最近看完了 “一擊奏效的社群行銷術” 之後,又再一次燃起那股 “對於行銷的熱情”。就如同書中所說的:「行銷很難,而且越來越難。但我們沒有時間去緬懷過去,或自怨自哀,顧影自憐一點用都沒有」只要我們不向這些挑戰低頭,持續地保持警覺並且利用這些改變創造優勢,就能瞬間把其他行銷團隊甩得遠遠的。
沒錯,別人會追趕上你;但你得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因為你就是一個品牌,你所做的一切就代表了你自己!
所以今天抽空再次開啟 2015 年的那份計畫書,回頭檢視過去所寫下的每一字一句,思考著該如何朝下一個目標繼續前進。
關於:關鍵字 & hashtag
正因為要寫這篇文章的關係,我快速的查了一下資料:原來 Hashtag 在一開始是由一名 Twitter 用戶所提案的一項新規則 ,後來就連 Facebook 、Instagram 也都開始沿用這項功能。透過 Hashtag 我們可以標記貼文中的關鍵字,讓更多擁有相同興趣的用戶能夠探索到我們的貼文內容。有點像是 Mac 電腦裡面的 #跨資料夾標籤,可以跨越 資料夾的限制,找尋擁有相同關鍵字的資料。
而在 Facebook 與 Instagram 甚至是 Twitter 中 #hashtag 都擁有跨用戶搜尋相同話題的功能。你可以透過點擊 #Hashtag 來找尋最新的相同話題,只要該貼文是以公開的形式張貼,全世界的用戶都能夠看到該則貼文。
舉例來說,如果我看到 2018 世界盃足球賽 的貼文,而貼文中也有標記 #2018世界盃足球賽 的hashtag ,只要我點擊該 Tag 的連結,就可以看到更多關於 世界盃足球賽 的相關動態消息。
多多善用 Hashtag 不但可以激發寫作靈感,還可以發現更多相似的話題與貼文動態。
但在台灣真的會利用 Hashtag 的人好像並不多,多數的人只是會在臉書的貼文上加標籤,但是真的會用 #標籤 去找資料的人好像很少,或者是說因為標籤的濫用,導致於標籤的可信度與相關性反而變得不太高。反而有點像是個人的 分類標籤 或是 加重字體、語氣。
如何更有效的使用 Hashtag ?
為了更有效的使用 Hashtag ,我上網 Google 了一下關於 Hashtag 的資料,順便了解一下,其他人 或者是 其他國家的人是怎麼使用 hashtag 的?
在一份 日本 的 Hashtag 文章中有寫到 Hashtag 的活用法:
同じことに興味を持った人たちと、共通の話題で盛り上がれる
( 與擁有相同興趣的人,討論共通的話題 )
他のユーザーがハッシュタグで検索することで、自分の投稿を見てもらえる
( 讓查詢 Hashtag 的用戶有機會看見自己的貼文 )
人気のハッシュタグから旬の話題がわかる
( 從人氣 Hashtag 排名中,了解最近熱門的話題 )
根據不同平台的規則不同, Hashtag 的使用上也有些許的差異;例如:雖然像 Facebook 的 # 可以使用全形字體,但是一但貼文轉到 Instagram 或是 Twitter 可能就會失效了!( 另外如果關鍵字中間插有標點符號,Hashtag 也會失效 )
以及 Hashtag 的正確使用方法:
投稿の内容に沿ったワードを選ぶこと
( 根據投稿的話題,選出相關的關鍵字來當作 Hashtag )
ひとつの投稿にハッシュタグは多くても2~3個程度とすること
( 在一篇投稿中最多使用 2~3 個 Hashtag )
長すぎるハッシュタグは使わない
( 盡量不要使用太長的關鍵字 )
以上轉載至:BIGLBE
當然所謂的正確用法,也只是該作者的個人認知,熱心的提供給各位參考。而我個人則認為關於上述的使用方法,應該可以根據國情的不同,以及實際的情況與策略來做些調整。比如說:當你想挑戰的關鍵字很競爭時,可以試著用長一點的關鍵字,來統整自己相同性質的文章。關於這點也與 Google 的關鍵字策略有些雷同。( 你得先從容易進攻的地方下手 )
寫到這裡我也開始再一次的思考未來要怎麼 “更有效的使用關鍵字與 Hashtag” ? 於是我把 2014 年寫的 “SEO 行銷策略計畫” 再次來出來檢視,看看在過去所有的關鍵字中,有沒有什麼關鍵字已經脫離我目前的方針或是路線的、是否該繼續使用該關鍵字? 又或者在當初的這些關鍵字裡面,有哪些優先順序需要做調整的?( 當然在想怎麼操作關鍵字之前,要再次確認自己要吸引的目標族群、客戶是什麼樣的人 )
要怎麼擬定你的關鍵字策略?
如果你也在思考要怎麼擬定你的關鍵字策略,我在此也分享一些我目前的想法。雖然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我相信自己的分析;而且成長就是在不斷錯誤中做修正!總是得試了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在開始寫部落格或是建構網站之前,可以利用 心智圖軟體 稍微整理以下未來想走的方向,再把你的關鍵字置入到貼文以及網誌內容中。
mrwuli.com 的關鍵字策略
依順序從 2個字 的關鍵字開始想,再來就是 3個字、 4個字 ,以此類推
在想出來的關鍵字中找出對你的收益最有利的關鍵字、並排列順序
找一個數位筆記本把它記下來! ( Ex: Evernote 、 SimpleNote 、 Ulysses )
調查所有的關鍵字中哪幾個最熱門?
在你未來的貼文、文章中置入這些關鍵字。
好了~ 下一步就是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拉!不然只有想,而沒有去做;一切都只是空談對吧?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到一個段落了,如果你也對網路行銷、內容行銷、SEO 關鍵字有興趣的話,歡迎留言發表你的想法~
Save Save
Save Save
by Mr.Wuli | 8 月 29, 2016 | 軟體推薦 |
今天這篇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在撰寫部落格的一些流程、以及常用的軟體以及使用方法!雖然過去也曾使用 Sublime Text、Alternote、MultiMarkdown .. 等軟體來協助撰寫網誌 “文章” 與 ”語法”,但經過一段一段時間的磨合後、新歡舊愛之中總是有來有去…
近期使用的主力軟體
iThoughtsX
iThoughtsX 是一套 MindMap 的製圖軟體,也是目前使用過的 MindMap 軟體中介面設計最簡潔好用的。
最近在寫網誌文章前都會先使用 iThoughtsX 來整理該主題要寫的內容,透過繪製心智圖的方式來思考要從什麼切入點來寫這次的主題 、或是利用 iThoughtsX 整理收集一些相關資訊或是素材;讓寫作前的思緒能夠更集中,到了真的開始撰寫內文時也會更加流暢些。
iThoughtsX 也是目前使用過的所有的 “心智圖” 軟體中最簡潔、、美觀、快速的軟體。除了可以完全使用鍵盤快捷鍵來繪圖外 ,還可以自訂自己的 MindMap 主題套版 ,省去不少排版以及修改主題的時間。
除了 iThoughtsX 以外,SimlpeMind 算是用的最久的 MindMap 軟體了!其最大特色是 Map 彼此之間可以建立超連結、但如果該 Map 檔案被移除或遺失的話… 連接也會跟著出現錯誤,(當初也是因為檔案忘記備份遺失後才發現 iThoughtsX 的)
而且,使用 iThoughtsX 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可以直接使用 iCloud 同步到你的所有行動裝置上 ,例如 iPhone 或是 iPad ;當然你也可以把在通勤時繪製的 “心智圖” 同步到你的 “iMac” 桌機或是 ”MacBook Pro” 筆記型電腦上。
另外,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將 iThoughtsX 繪製的 “心智圖” 透過 E-Mail 的方式傳送給你的同事或是朋友,iThoughtsX 會直接將該檔案轉換成 PDF 以及 文字,即使對方沒有安裝 iThoughtsX 也可以閱讀你繪製的心智圖。
Ulysses
在 Ulysses 裡你可以直接利用 # 字符號來區分標題級數、也可以直接坎入貼圖,甚至啟用 iCloud 同步資料。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通常會在撰寫網誌的前一個禮拜開始整理資料,等待繪製完成後再利用 Ulysses 來撰寫內容。
Ulysses 真的是一套非常方便好用的文字撰寫軟體,在 mrwuli.com 之前的文章中也曾經推薦過這套軟體。它的方便之處就是 “你可以直接使用快速標記語言( Multimarkdown)來進行文字排版;在不使用 HTML 的情況下,避免一些語法編輯上的錯誤。
不只是這樣,現在 Ulysses 也支援 WordPress 同步撰寫模式。只要在 Ulysses 軟體中登入你的 WordPress ,就可以將在 Ulysses 上撰寫完的文章,直接上傳到 WordPress 中;包含所有圖文格式以及資料,都會和你在 Ulysses 中所編排的相同。
另外、如果你會一些簡單的 Css 編碼的話,還可以將網站中的 CSS 編碼,直接寫入到 Ulysses 中的 Style 模式中;如此一來就可以在離線時 ”預覽文章在網站中的排版以及樣貌“! 非常方便。
Affinity Designer
Affinity Designer 是一套非常好用的向量繪圖軟體、幾乎可以取代 illustrator 在所有網頁製作、與數位編排的工作需求中(雖然早期只有 Mac 版本、但現在也出了 Windows 版本)。
過去 Affinity Designer 經常都是被我拿來做一般的上字啊..製作網誌插圖或是坎入 Logo 等工作;但近期我開始用它來統一網誌內的圖文大小比例、讓網誌文章內的編排看起來在清爽一點(雖然有時候還是會偷懶用舊圖)。
目前的做法是將檔案版面設定在 1080 x 534 ,再將每一張圖以圖層的方式個別編輯、並依造文章插圖順序給予編號;這樣一來輸出圖片的時候就會自動依造編號排列,在重新命名時檔案也不會亂掉(例如:mac-info-o1.png、mac-info-o2.png .. 依序命名)。
最後再將從新命名好的圖檔直接拖移到 Ulysses 中進行編排、Key 上圖片描述與連結。
Coda
Coda 是一套介面設計精美的 “編碼軟體” ,你可使用它來製作網頁、上傳 FTP 或是下載額外的 Plugin 加強軟體功能。(圖片為日文版說明書)
Coda 是一套程式撰寫軟體,而我現在則用它來取代 Adobe 的 Dreamweaver ,進行一些基本的網頁 CSS 編碼、以及圖床的 FTP 上傳工作。
個人覺得 Coda 不論在介面的設計或是使用上都還算是非常優秀的軟體,價格也不貴:只要 $99 美金 :大約新台幣 NT 3,000 左右。
基於考量 ”自己真正會用到的 Dreamweaver 功能並不多“;所以相較於整套 Adobe 的長期租用費用,買斷整套 Coda 軟體似乎划算許多。
但其實真正好用划算的編碼軟體也有很多,也不一定要使用 Coda ;像 Sublime Text 、ATOM、Brackets 都是非常不錯的免費程式撰寫軟體!
對了!你還可以將 Ulysses 中編輯好的文字直接用 Coda 開啟編輯唷;如果你和我一樣,有另外使用一個圖床的話…利用 Coda 來統一修改連結、編碼,還是比在 WordPress 或是 Ulysses 中來得方便許多。
感謝你的閱讀與分享
以上就是近幾個禮拜的網誌作業流程與主力軟體介紹,如果你也想試試看上述的這些軟體的話,都可以先下載試用版本的安裝檔來研究一下~
覺得軟體好用的話也請購買正版軟體,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好的開發廠商,好讓我們的未來能有更好的軟體功能,進行更有效率的工作!
再次感謝你的閱讀與分享~
本篇所提及的軟體,在下方都有整理好連結,如有需要請自行點擊服用!
相關連結
Affinity 系列軟體官方網站介紹
免費下載 Affinity Designer Windows beta 版本
ATOM 官方網站介紹 & 軟體安裝檔下載
Brackets 官方網站介紹 & 軟體安裝檔按下載
iThoughtsX 官方網站介紹 /p>
Ulysses 官方網站介紹
Coda 官方網站介紹
by Mr.Wuli | 1 月 17, 2016 | 網站經營 |
Ulysses 文字編輯軟體
最近發現了一套軟體叫做 Ulysses ,是一套專門為文字編輯工作者所開發的w文字編輯軟體。Ulysses 的介面非常的簡潔,不但支援 HTML、PDF…等多種文件預覽,同時還支援快速編碼以及夜間編輯、專注撰寫..等編輯模式。(在那之前我也用過 Alternote 以及 Evernote 與 Simplenote …等文字編輯軟體,但 Ulysses 就像是這些軟體的加強精簡版。)
快速編碼
支援快速編碼功能
以往在 Html 文件中的 標題標籤 必須使用 <h2> </h2> 來標記註明,但在 Ulysses 中可以改用 # 取代,例如 <h1>編題1</h1> 可以改 Key 成 #標題1 ,如此一來就少了許多步驟,編輯起來也變得更加快速了。
插入圖片
插入圖片與輸入連結網址
Ulysses 還有一個好用的地方就是圖片的編輯管理功能。以往我的習慣是在文章全部編輯完以後,再將圖片上傳到圖床,最後再將圖片拖移到文字中做編排;但在 Ulysses 中你可以一次完成這些步驟。
在 Ulysses 這套軟體中,你可以直接將圖片拖移到編輯畫面中,Ulysses 會要求你輸入圖片網址 標題 圖片說明 等內容並在之後自動轉成 Html 的對應程式碼。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只需要輸入好註解與網址後,將轉碼過後的檔案貼到網誌的編輯後台即可。
建立與管理文書資料
資料夾管理模式
另外,他也可以將你編輯好的文章進行管理,同步你的 Finder 資料夾,幾乎可以等同 Evernote 筆記本管理功能(因為它也可以雲端同步);雖然進一步的使用方式,可能還要再研究一陣子,但如果結合雲端同步的話,應該可以取代 Evernote。
使用心得
目前使用 Ulysses 寫了兩篇文章下來感覺來不錯,新增標題跟圖片都蠻快速的;可惜新增圖片沒有快捷鍵命令(關於這點可以在系統偏好設定裡面去新增快捷鍵,如果有需要之後再寫教學..)。至於快速編碼的功能…如果一時不習慣的話,在軟體右上方的選單中也有小抄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基本上,這套軟體開發商設想的滿周到的,在一打開軟體的同時就可以看到 28 小篇幅的教學引導,讓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摸索就可以馬上上手這套軟體;而且在看教學的同時還可以體驗軟體的功能與操作方式!
看到這邊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下載試用版本測試看看,雖然官網說可以試用7小時,但我發現如果你不把程式放進應用程式資料夾的話(就一直放在下載資料夾)好像就可以延後試用期限?雖然這只是我的猜測,但我確實一直使用試用版到現在….Otz
相關連結
Ulysses 官方網站介紹
Alternote 官方網站介紹
Evernote 官方網站介紹
Simplenote 官方網站介紹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