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想用運動拍出畫面清晰、擁有更多動態模糊的機車旅行影片?卻老是拍出不是很理想的畫面;或是買了 GoPro 卻一直當機、出現記憶卡資源不足等錯誤訊息?

這篇文章將整理所有我目前已知的運動相機攝影知識&經驗,來跟你分享 「該如何設定不同狀態下的攝影參數?」

關於運動相機的極限

首先在低光下拍攝影片本來就不是 運動相機 的強項。( 尤其是 GoPro ) 但只要設定參數得當的話,還是可以在低光源的情況下,拍出較好質量的影片畫面。

以下的所有參數,會以 GoPro 選單為主要範例,但你可以參照相同原理,去設定自己的運動相機。得到更適合當下情境的參數設定。

一、關於相機的設定

描述檔:標準、HDR、Log

Log

首現關於描述檔案的選擇,如果你不會進行後製影片進行調色套用類似 Dehancer 這種風格插件,可以先排除 Log 檔案避免會得偏灰的畫面顏色。

HDR

HDR 很適合極端光下進行拍攝。例如騎車時遇到的大逆光;你就可以使用 HDR 來進行攝影,藉此來獲得較好的明暗對比效果。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 HDR 並不適合在低光源的情況下進行拍攝,所以如果你是在夜晚或是昏暗的陰天,就不建議使用 HDR 的設定來進行拍攝。

標準格式

正常情況話,如果你沒有特殊的需求,或是不想要後製調整影片的色調對比,都可以使用標準模式來進行拍攝。

▲ 該影片是使用 GoPro 13 Hero 在 Log 模式下 + Dehancer 插件製作的。( 沒有使用 ND 濾鏡 )

取景構圖: 16:9 、9:16 、4:3 、8:7

描述環境

再來是取景構圖。如果你想要完整錄下寬闊的風景或是完整的環境背景可以直接選擇 16:9或是選擇4:3 、8:7來進行後期的裁切。

描述故事

如果描述壯麗的美景,不是你的必要選項;那麼 4:3與8:7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在後期製作時獲得更多的彈性。

社群更新

如果你只是想要快速更新影片到 instagram 或是 Youtube 等社群平台,那麼使用 9:16 會更適合你。

解析度:1080、2.7K、4K、5.3K

理論上解析度的數值越高,畫質就愈好;但是在低光源的環境下,5.3K 反而無法達到更好的效果,建議使用 4K 以下的解析度即可。

幀率(FPS):24、30、60、120、240

幀率的選擇取決於您的拍攝需求,較高的幀率,可以提供更流暢的畫面並製作更流暢的慢動作;但同時也會要求更強的硬體效能 ( 也可能越容易當機 )。 

如果有在室內拍攝的需求,建議使用30、60的倍數,來避免室內燈光頻率造成的畫面閃爍。

另外在弱光環境下,高幀率也會帶來傷害,建議在弱光環境下使用 24fps

二、機車旅行紀錄的需求

動態模糊

如果你想要拍出、有速度感的機車騎行影片,關鍵在於ND濾鏡跟手動設定曝光,而不是依賴相機的自動設定。

核心原則一:快門 & 幀數 ( FPS )

參數 原理 目的
幀率 (FPS) 每秒畫面張數,可以設定 30 FPS 兼顧流暢度與抗閃爍 ( 台灣 60Hz )。
快門速度 (Shutter) 應至少為幀率的兩倍, 1/60 秒 180°
or
1/120 秒 90°
達到自然的運動模糊 ( Motion Blur ),讓畫面看起來更有數度感。
ND 減光鏡 需添購 白天鎖定 1/60 秒快門時,用於降低進光量,避免畫面過曝。

#核心原則二:高畫質與穩定性

解析度與比例

為了方便後期為了穩定畫面進行的裁切,設定 5.3K 或 4K 可以獲得較大的緩衝。

色彩選哲

如果沒有想要後期調色的話,可以依自己對色彩的喜好調整。但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後製彈性建議選擇 平淡或是 Log 模式。

銳利度

為了不讓影片經過過多的處理可以將畫面 銳利度 壓低,未來如有需要再透過後置或是濾鏡調整。

參數 意義 建議
解析度/比例 畫質和後期穩定空間 5.3K 或 4K / 8:7 比例 ( 為後期 Gyroflow 裁切留出最大緩衝 )。
色彩 (Color) 方便後期調色 設為 FlatLog,保留最大亮部與暗部細節。
銳利度 (Sharpness) 畫面的數位強化程度 設為 Low,避免放大噪點,將銳利度控制權留給後期。

GoPro Labs 指令與專業調校

GoPro 除了原廠設定的 UI 控制面板可以讓用戶調整參數外,也提供GoPro Labs 允許使用者強制鎖定相機的底層參數。 但如果你想要使用 GoPro Labs 就需要先自行下載 GoPro Labs 的更新韌體安裝檔

為什麼要使用 GoPro Labs?

Labs 指令允許您打破官方限制,強制鎖定 ProTune 參數( 例如將快門固定在 1/60 秒,或設定超高的位元率 ),讓相機表現更像專業攝影機。

常見的指令參數如下

Labs 指令 意義與作用 為什麼要用它?
EXPX=xxx 快門鎖定 (例如 EXPX=60) 強制鎖定快門在 1/60s,確保獲得運動模糊的效果;同時符合台灣 ( 60Hz ) 有效抗閃爍
BITR=xxx 位元率鎖定 (例如 BITR=180) 確保影片數據流量足夠高,減少壓縮失真,讓畫面在快速移動或調色後仍保有豐富細節。
GCMP=1 陀螺儀校準 強制在開機時校準陀螺儀,是後期 Gyroflow 穩定化軟體的基礎
NR01=0/1 降噪等級 允許手動控制相機降噪程度,避免白天損失細節,或在夜晚有效處理噪點。

GCMP ( Gyro Calibration Mode Permanent ) 的實際效果

實際作用:強制啟用「開機陀螺儀校準」

當您輸入 GCMP=1 指令後,它的實際效果是:

在相機每次開機或進入錄影模式時,GoPro 會強制執行一次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校準程序。

數據清零: 相機會在極短時間內( 通常是幾毫秒 )確保陀螺儀數據的起點是「零」,即校準相機當前靜止狀態為「沒有移動」。

為什麼它對「機車旅行」如此重要?

為了追求極致穩定,可以在後期使用了 Gyroflow 軟體進行畫面校正 。Gyroflow 的原理是完全依賴 GoPro 影片檔案中嵌入的陀螺儀數據來判斷相機的每一個微小移動。

如果陀螺儀的數據本身就有偏差( 例如:相機在開機時已經輕微傾斜,但感應器將其誤認為「水平」 ),那麼 Gyroflow 得到的數據就是不準確的。

  • 無校正的話:
    如果相機的陀螺儀在長時間使用或經歷震動後產生輕微偏差,影片中的陀螺儀數據就會有偏移(Drift)。Gyroflow 在穩定時會產生微小的「漂移」或「不自然抖動」
  • 有 GCMP=1指令校正:理論上每次開機都會校準,確保陀螺儀數據的起點是最準確、最乾淨的。為 Gyroflow 提供了最可靠的原始數據,讓後期可以更進行更精準的調整。


注意事項:

開機時請保持靜止: 為了讓校準程序準確,在您輸入 GCMP=1 並開機後,請儘可能讓 GoPro 保持靜止幾秒鐘,不要立即開始錄影或移動相機。

與 GPS 搭配: GCMP=1 的作用是修正角度的零點,而 GPS 則是提供位置和速度的數據。兩者都是 Gyroflow 軟體運算時不可或缺的資料來源。

三、GoPro 當機與穩定性故障排除

搞懂以下這些狀況,可以大大減少你 GoPro 當機的機率!

常見當機原因與訊號

  1. 記憶卡寫入速度不足: 拍攝高位元率 ( 如 BITR=180 ) 時,相機顯示「記憶卡速度不夠」或「寫入錯誤」後關機。
  2. 記憶卡碎片化: 記憶卡因多次寫入和刪除導致讀寫效率降低 。
  3. 過熱 (Overheating): 在靜止、烈日或封閉環境中,機身溫度過高導致自動關機。
  4. Labs 參數衝突: 實驗性 Labs 指令與現有韌體產生衝突。

如何一步步排除障礙

步驟 目的 執行方法
步驟一:格式化 清除碎片化,恢復記憶卡最優結構。 必須在 GoPro 相機內 進行格式化。
步驟二:確認位元率 排除寫入速度壓力。 將 Labs BITR 降至安全值 BITR=120 (或移除指令),並使用 V30 以上的記憶卡。
步驟三:排除過熱 確認硬體是否處於極限。 在涼爽處裸機長時間錄影。若當機,則問題為過熱或硬體故障。
步驟四:排除 Labs 衝突 排除韌體 Bug。 執行 「Reset All Labs Settings」 指令,回復標準韌體後測試。
步驟五:檢查物理狀況 排除記憶卡物理瑕疵。 更換一張全新的 V60/V90 高速記憶卡進行測試。

如果您在遵循以上步驟後仍無法解決問題,則可能需要聯繫 GoPro 客服進行進一步的硬體檢查。

四、錄影模式與畫質控制

核心理論一:曝光三要素與電影感快門

曝光基礎: 畫面亮度取決於光圈快門速度ISO 但GoPro 光圈是固定的;所以我們只控制快門和 ISO。

  • 為了讓畫面看起來自然流暢,快門速度應設定為幀率的兩倍
    例如:若幀率為 24 FPS,快門應為 1/48 秒 ;若幀率為 30 FPS,快門應為 1/60 秒。
  • 快門帶來的影響: 慢速快門能捕捉更多光線,並產生動態模糊。
  • ISO 的限制: 雖然高 ISO 能使畫面變亮,但 GoPro ISO 400 以上畫質開始下降,ISO 800 噪點明顯,ISO 1600 畫質會急劇下降。

核心理論二:穩定性與慢快門的矛盾 ( 最核心知識 )

這是 GoPro 拍攝中最關鍵的取捨點。

  • 矛盾點: GoPro 的電子防抖系統( HyperSmooth )需要非常清晰的影像才能有效運作。然而,慢快門( 為了進光 )會導致畫面產生運動模糊。
  • 結果: 當畫面太過模糊時,電子防抖會無法有效判斷像素移動,即使開啟 HyperSmooth 也可能出現不自然的卡頓 (Unsightly Stutters)
  • 取捨: 在低光且移動的場景中,您必須在 「更好的影像畫質 ( 慢快門/低 ISO )」「更好的穩定效果 ( 快快門/高 ISO )」 之間做出選擇。

💡 不同環境的專業調校建議

根據以上的理論,針對不同的移動與光線環境,設定不同的策略是必須的。

場景 穩定需求 光線需求 核心調校策略
白天騎車 極高 低 (需減光) 畫質與穩定並重利用 ND 濾鏡控制光線,關閉內建防抖,使用 Gyroflow 後期穩定。
夜間騎車 極高 極高 穩定優先。必須使用更快的快門來換取影像清晰度,犧牲部分畫質( 高 ISO )。嚴禁使用慢速快門 (1/30s),否則畫面會過度模糊且不穩定。
白天行走 畫質優先。設定與白天騎行類似。若無 Gyroflow 需求,可開啟內建防抖,但快門仍建議 1/60s。
夜間行走 依賴設備。若有三腳架/穩定器,可慢快門 (1/30s) 追求畫質。若手持,則必須提高快門速度,犧牲畫質求穩定。

注意:HDR 模式在低光下會對畫質產生負面影響,應避免使用。  

• Log 模式在低光下優勢不大,且必須進行色彩分級。  

• 位元率 (BitRate) 應設定為 High。  

• 色深 (Color Depth) 應設定為 10-Bit,有利於調色。  

• White Balance 可以使用 Auto,但手動設定 K 值能避免長時間拍攝時的自動跳動。  

• EV 補償在手動快門鎖定時會被禁用。  

感謝您的閱讀與分享

希望以上這篇文章的資訊可以幫助到你。如果你想要更認真的製作騎旅生活的影片,歡迎參考我之前製作的 “機車 Vlogger 實戰篇” 想要旅行回家可以快速管理檔案嗎?下載素材、檔案快速更名神器

不想一個人摸索運動相機嗎?

知識只有在實戰中才會有意義。歡迎加入我們 GUA 一起騎車、一起記錄生活。還可以享有獨家的會員福利!

關於我

喜歡騎 機車露營與設計的 線上講師 。成立過工作室,教人如何使用電腦作曲、編曲、混音、製作音樂。現在從事線上教學,分享旅行生活中體驗到的大小事!

我是 Wuli,持續分享更多騎旅生活大小事! 記得關注我的網誌,和我一起探索騎行的樂趣~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Exit mobile version